晚上10:00,通常是我在外面開完會,處理完工作的事,吃完飯,搭著uber或新加坡地鐵到家,準備趕稿子的時間。
20歲的時候,這個時間是準備化妝、補好好殘妝,準備去夜店,希望能有豔遇、期望歌放的好跳;23歲的時候,是剛從公司到家,正在掙扎要不要洗澡再睡,還是先睡到半夜起來再洗,祈求老天,趕快跳到周五;25歲的時候,正在新加坡第一份工作的辦公室,準備很痛苦的在離開公司前,寫下報表,證明自己再度是公司最後一名的sales,期望隔天我能更融入這裡的文化、適應老闆的速度;28快滿29歲的現在,是工作忙到一整天頭很昏,到家在休息和早睡、運動、關心家人朋友中,選擇了繼續工作。
常常我在想,如果那年,我不跑夜店,多用功念書、思考未來、沒到新加坡、部落客和工作只擇一,會變成怎麼樣子,或許跟同學一樣,已經結婚生子、或許跟其他在台灣的朋友一樣,工作很累但還能擁有生活。
現在的我,循著種種的選擇,繼續走到現在的樣子,那32、35、38歲的我又會成為怎麼樣的人?
我真的不知道答案,也不知道這些選擇的結果是對或錯,有些時候,我的確不太滿意現在這樣的生活輪廓、甚至對於一些過度衝忙與壓力感到疲憊。
總會有幾個晚上,我會非常非常認真的在思考,自己過去做的哪些選擇是否錯了。有時,還真的突然覺得根本就大錯特錯,應該不要野心這麼大、想要的東西這麼遠、擔任的角色這麼多。
但總在隔天早上,都會有不知名的動力、衝勁,繼續把我往前推,忘記昨夜的悔恨感。
起初,我不懂這一切是發生什麼事了。怎麼那些很厲害的人、偉大的人物,看起來都機乎完美,不曾有遲疑與疑惑,我卻在追求成為他們的過程,有這些感受?
後來,我在想,可能生命中的對或錯,若要以邏輯和理性層面去解答,實在很難有標準化的定奪,每個人在正面思考下都還是會有負面情緒,每個人在努力邁向目標時,還是會有猶疑,都太正常不過了。就像在同時擁有成功時,也會有很多層面的失敗。
我們需要做的,應該是理解這些負面和失敗、懶散與猶疑的並存,接受心之所向帶給我們的力量,指引且推我們往心底憧憬的自己走,那這樣30歲的那個我、40歲的那個我,應該也不至於會過得多麼悔恨吧,對嗎?